上周,奔馳直接掉頭,把2030電動車銷售目標直接看了一半兒,原因自然是電車賣不動,看似牌子有,但競爭上幾乎無優(yōu)勢。
歐洲車企的突然掉頭也反映出了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地位的突出,即便是美國也很難,當特拉斯已經(jīng)算是較為成功的,但傳統(tǒng)的通用、福特等都不行。
歐洲電池材料主要生產(chǎn)商之一Umicore認為,與美國相比,由于性能和可負擔性更好,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激增。
他在一次采訪中說:“它們只是好車,人們會買?!彼傅氖侵袊钠??!懊绹?生產(chǎn)商)似乎很難將好的電動汽車推向市場?!?/p>
電動汽車占去年中國2170萬輛新車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2022年這一比例為28%。
盡管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內的電動汽車去年在美國的銷量大幅增長,但市場規(guī)模很小。
CRU Group分析師認為,由于缺乏價格合理的汽車,阻礙了美國電動汽車采用率的進一步增長。
在美國本土市場,更青睞大車,類似于皮卡之類,在目前電動汽車電池沒有重大突破之前,很多美國人不買賬,當然他們也不接受中國產(chǎn)的,因此拜登說要搞調查,當然得有個理由,于是污蔑說買“中國的不安全”。
若是論到出口,中國更是當之無愧的領跑。
在歐洲,該地區(qū)是2023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出口的最大接受地區(qū),占中國純電動汽車出口量的近40%。同年,其他歐洲國家(阿爾巴尼亞、歐洲自由貿(mào)易聯(lián)盟成員、北馬其頓、烏克蘭和英國)占中國出口量的 15%。
中國對歐洲的純電動汽車出貨量不斷增長,大大增加了其在歐洲市場的份額。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制造商在西歐新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份額為9.3%,較2019年大幅增長,當時中國在歐洲純電動汽車市場總量中的份額僅為0.5%。
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暢銷除了技術和涉及上已經(jīng)不是往日的中國制造,另外就是性價比高,根據(jù)投資銀行瑞銀的數(shù)據(jù),這些汽車通常比歐洲人至少有30%的價格優(yōu)勢。
所以,歐洲人想的是傾銷調查,預計歐盟將于5月公布對中國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查結果,進口關稅可能從目前的10%躍升至25%。
除了發(fā)達市場以外,在新興市場,我們也去了很大突破,例如Counterpoint的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中國汽車公司在東南亞的市場份額大幅上升,從2022年的38%躍升至2023年的近75%。中國在泰國新車市場的份額在2023年翻了一番多,達到11%。
可見,種種跡象已經(jīng)顯示出,我們的電動汽車對外出口上取得了本質的變化,未來的競爭雖然存在,但已經(jīng)站穩(wěn)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