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要說能貫穿世界影響覆蓋全年的商品必然屬于天然氣,這玩意兒自從被“碳中和”綁架以后,沒有一個國家不玩,當然玩的最歡的一定是歐洲。
結果一場未完的仗讓歐洲徹底玩脫了,各種擺脫俄羅斯的激進預言從政客嘴里脫口而出,要說撈到政治好處吧,現(xiàn)在捷克、法國、德國都不同程度的在游行。
說是撈到戰(zhàn)略主動吧,沒想到越來越被動,歐盟跟著美國制裁盧布,結果盧布-天然氣擺在眼前,慌亂之下只能被動接收。
如今傷疤沒好再填新痛,天然氣管道維修北溪-1徹底涼涼,要知道這幾乎貢獻了2021年三分之一的歐洲天然氣。
連土耳其都在嘲諷:歐洲是自己挖了個坑,自己跳。
當然最慘的當屬德國,本來默克爾走了法國虎視眈眈的要做老大,德國必須加把勁,不曾想越走越?jīng)]路,衰退已成定局。
現(xiàn)在,德國媒體還在各種埋怨,說德國之所以“輸給”俄羅斯就是因為中國,例如《焦點》最近刊文說:“俄羅斯和中國綁在一起了?!?/p>
作為始作俑者的美國,確實也從挑撥戰(zhàn)爭中獲利不少,十倍的差價讓美國公司每一艘駛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LNG)船可賺取超1億美元的暴利。
不僅如此,歐洲現(xiàn)在天然氣的購買主要對象已經(jīng)從俄羅斯轉(zhuǎn)換成了美國,意味著戰(zhàn)略上已經(jīng)被迫投靠,就這馬克龍前兩天還說歐洲要戰(zhàn)略自主,這話不知道他自己信不信,反正歐洲老百姓不信。
當然,對于俄羅斯來說也算是一次轉(zhuǎn)變,以前基本都賣給歐洲,如今相愛變成了相殺,必須得再找出路,唯一有實力承接的就是我們國家。
整個歐亞大陸的經(jīng)濟版圖開始東移,占了歐洲四成面積的俄羅斯向東看,另外的完全倒向西方,上了美國的賊船。
那么這場紛爭,我們國家如何,實際來說有利有弊,當然利是遠遠大于弊的。
比如:上個季度,中國汽車占俄羅斯新車進口的81%,高于一季度的28%;小米手機是第二季度俄羅斯最暢銷的智能手機,取代了三星。
再比如,俄羅斯成為人民幣第三大離岸交易市場(前兩個是香港和倫敦),近日俄羅斯也已經(jīng)準備把賣給我國的天然氣用人民幣結算,雖然沒有明說細節(jié),不過透出的信息是兩者各占50%的支付份額。
當然,最大的好處還是我們的進口多元化,以往我國進口天然氣,管道基本買土庫曼斯坦的,每天9000萬立方米,LNG買澳大利亞的,每天1.2億立方米,兩者加起來占了總進口量的一半兒。而從俄羅斯進口是每天4500萬立方米,這還是近幾年猛增得來的結果。(以上數(shù)據(jù)是2021年換算后的)
最后略微介紹一下弊端,即中歐班列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現(xiàn)在得改道走跨里海通道,這條路是好路(運費便宜),不過有些窄,還承載不了我國與歐洲的主要路上貿(mào)易規(guī)模。
隨著天氣入秋并逐漸轉(zhuǎn)向冬天,歐洲又將是一個難熬的“黑夜”,不知嘴硬的歐盟,尤其是德國能堅持多久,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