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jì)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經(jīng)歷了三輪大幅波動階段,國內(nèi)波動程度整體低于國際水平。
第一輪:2002年1月至2008年7月大幅上漲,持續(xù)79個月,漲幅達(dá)318%,月均增速達(dá)1.85%。隨后開始下跌,至2009年2月跌幅達(dá)50%。
第二輪: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大幅上漲,持續(xù)26個月,漲幅達(dá)92%,月均增速達(dá)2.64%。隨后開始下跌,至2016年1月跌幅達(dá)56%。
第三輪: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大幅上漲,持續(xù)時間33個月,漲幅達(dá)53%,月均增速達(dá)1.33%。隨后開始下跌,至2020年4月跌幅達(dá)37%。
本輪大宗商品上漲行情從2020年5月開始,截至今年5月,已持續(xù)12個月,漲幅和月均增速分別達(dá)70%和4.53%。
對比分析國內(nèi)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發(fā)現(xiàn),除第三輪波動階段外,中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下跌速度整體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具體從中國大宗商品價格在各階段的漲跌幅度來看,第一輪漲幅和跌幅分別達(dá)55%、38%,第二輪漲幅和跌幅分別達(dá)65%、47%,第三輪漲幅和跌幅分別達(dá)76%、23%。
截止今年5月,本輪行情漲幅已達(dá)47%。
>>由于不同階段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不同類別商品價格上漲的先后順序有所不同。但在價格下跌時,金屬類商品價格通常率先表現(xiàn)出下跌趨勢。
如在第一輪中,金屬類商品價格下跌比食用品類商品提前3個月,比能源類商品提前4個月。
第二輪中,金屬類商品價格下跌比能源類和食用品類商品提前2個月。
第三輪中,金屬類商品價格下跌比食用品類商品提前3個月,比能源類商品提前7個月。
>>能源類商品價格通常漲幅和跌幅最大,金屬類商品次之,商品價格波動程度整體有所下降。
對比發(fā)現(xiàn),除第二輪金屬類商品價格最大漲幅(153%)大于能源類商品(112%)外,在其他波動階段,能源類商品價格上漲和下跌的幅度均為最大,金屬類商品次之,食用品類商品價格波動程度相對較小。
此外,與第一輪相比,第二、三輪波動程度明顯下降。如第三輪上漲階段,能源類商品價格漲幅不足第一輪的1/4,金屬類和食用品類商品價格漲幅均不足第一輪的15%。
(本文來自鄭商所研究所 李志創(chuàng)、白玉)